坚持改革是对南方谈话最好的纪念
12-03-05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南方谈话在总结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回答了我国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科学论断、战略思想、方针原则,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阐发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刊组织一组学习南方谈话的辅导,供基层党课学习时参考。 一、是什么 ? 1.“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1978年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一场史无前例的体制改革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有力地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全国城乡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改革开放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接之际,在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的影响下,改革开放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困难。“姓社姓资”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人借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质疑、甚至反对改革开放;有人把经济特区视为新的“租界”、“殖民地”;有人把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股份制改造,说成是复辟资本主义,要求立即停止市场化改革。 就在这一紧急历史关头,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胆识又一次站到汹涌的历史潮头,毅然南下视察,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他高度评价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一再强调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对改革充满坚定意志和信心,反复要求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闯、敢试、敢冒。特别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改革的主要阻力在哪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一个时期以来经常困扰着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个谈话已经成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封篇之作,成为他对后世的政治交代。 南方谈话为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铺平了道路。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接着,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整套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方案。这意味着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中国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市场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2.“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面临国内外形势严峻考验下,对改革开放发展路向的高瞻远瞩的理论昭示,是对中国发展道路所作的深谋远虑的政治交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巅峰 之作。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六)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为什么 ? 1.为什么说解决所有问题关键依然是改革 今年2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时说,20年前,小平同志不顾80多岁的高龄来到广东,讲了许多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话。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小平同志的话,至今仍有强大的震撼力,而且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坚持改革,是南方谈话的关键词之一。邓小平同志把改革提升到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否则“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时至今日,改革开放仍然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关键词,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全社会虽有此共识,却同样有困惑,那就是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当前我们深化改革,与30多年前启动的改革相比,客观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改革的阻力和动力也有差异。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快速增长,2010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必须转方式,而转方式最大的瓶颈制约在体制机制障碍,许多方面不改革就难以转变和发展。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比如,我国价格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在能源资源、公共事业、环保收费等领域,价格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 容。邓小平同志是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必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我国较长时期的中心任务。 第二种观点则误读了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实质。实际上,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就经济发展而言,他也指出“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对发展的理解等同于增长,在实践中也将“加快发展”等同于“加快增长速度”。事实上,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要丰富,除了经济增长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增长与环境的协调。从这一角度来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是硬道理”“ 远未过时。 当前,我们要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在低迷中缓慢复苏,世界经济结构在重新调整,全球经济秩序在重塑,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各种波折和阵痛,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速度。国际市场总体交易下滑以及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也将改变和调整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将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从国内环境来看,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任务,中国经济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由于:(1)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使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同时,节能减排和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势必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2)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生产成本在逐年增加。201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13.7%,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3)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物价稳定,必然要压缩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经济泡沫。国家重拳治理房地产泡沫,表明经济运行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4)当前经济结构处于大调整的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需要相应的时间和经济环境作为支撑。扩大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需要增加民众的收入和购买力;区域结构合理布局,伴随着产业的梯度转移;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演进需要产业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5)要实现经济软着陆,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速度作为缓冲。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实现中国在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稳中求进,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必须依靠科技与教育的支撑。诚如邓小平南方谈话所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三、做什么 ?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南方谈话在今天仍有着重要作用和巨大的现实意义,现在比较现实的问题是要抓住纪念南方谈话2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有利时机,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重新认真学习南方谈话,坚持解放思想,调整改革思路,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引导各类群体、利益集团以国家和民族利益和前途为重,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党中央和南方谈话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 △扩展阅读中国20年:从第十名到第二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从1990年起,中国利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经济总量从全球第十位升至第二位的跨越。 199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02.78亿美元,全球排名位列第十。 1995年,中国GDP总量超越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全球排名升至第七位。 2000年时,中国经济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全球排名升至第六。 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美元,超越法国和英国位居世界第四。 2007年中国GDP总量为3.49万亿美元,超过3.32万亿美元的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达到5.8786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