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德:建设智慧“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要先行
17-03-07
记者李争粉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凭借‘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积极响应。作为测绘地理信息人,我一直关注智慧‘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发展,也是我正在准备的提案内容。”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测绘地理信息 全力保障“一带一路”建设
“智慧‘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利用我们掌握的互联网、时空信息、测绘技术,让‘一带一路’的规划更合理、建设更科学、运行更精准;让沿线国家与地区更多的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政策、基础设施、金融、贸易和民心互联互通,也包括文化、科技对接,尤其要把‘一带一路’搬进数字世界,做到人不到实地也能全面掌控现场,所有建设和设施都可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地运行,从而确保心中有数。”李朋德表示。
建设智慧“一带一路”,测绘要先行。李朋德表示,首先要把“一带一路”沿线和区域的大坐标关联起来,将地形地貌测出来,把人文地理现象采集下来,从而形成基础地理数据和系列的地图成果,这样才能用于规划、建设、感知,从而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把“一带一路”上各种设施的时空数据在数字空间串接起来,形成物理世界的虚拟再现,支持混合现实的智能化管理。
李朋德说,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迈出了崭新步伐,在数据资源、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法规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智慧“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6年年底出炉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4360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测绘资质单位服务总值将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25.1%。“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据了解,地理信息产业近两年空间布局集聚效应明显,多个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发展快速,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土地确权、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重大工程带动效应显著,地理信息企业规模和地理信息市场不断扩大,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测绘资质单位数量突破1.7万家,较2015年末增加6.9%。业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出现井喷式增长,目前地理信息产业上市挂牌企业突破200家。
创新驱动 支撑地理信息产业
“近几年来,政策、资本、数据、标准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撑,助推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李朋德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仅确立了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测绘法》正在修订过程中,新的《测绘法》今年有望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定,今后地理信息产业、地理位置服务、地理数据资源共享等领域将会有新的监管机制和办法,也会出台新的支持措施。
同时,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非常快。根据规划,2020年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服务将覆盖全球,也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此外,我国高分辨率的遥感测绘卫星越来越多,商业化遥感卫星发展给力。
“我国推进‘互联网+’以来,移动互联网超快速发展,四代移动通信实用化后,人人离不开位置服务,人人都依赖动态地图,尤其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将真正实现‘身临其境’,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原动力。”李朋德表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云计算、大数据、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都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越来越完善的技术支撑。
“创新驱动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未来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快更健康,尤其随着‘一带一路’的快速推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会走向世界,让世界享用到中国北斗卫星、中国的‘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李朋德表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