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572-8886198
关注我们 
手机版
English版

小镇文化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小镇新闻 - 小镇文化

胡渭后人珍藏地理名著《禹贡锥指》
18-03-27

16册20卷《禹贡锥指》
《禹贡锥指》书和函
《禹贡锥指》内页
胡渭像画像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效果图

  上周,本版刊登《胡公又将何往》的报道,使很多读者认识了德清历史名人胡渭,不少读者对胡渭墓将迁移一事表示关注,提出建议。昨天记者又获悉,胡渭的后人还珍藏着一部古籍,是胡渭的代表作《禹贡锥指》。

  古籍基本完好无损

  珍藏《禹贡锥指》的是武康居民胡汇名,他是胡渭第12代世孙。在胡汇名家中,记者看到《禹贡锥指》被放置在一个木盒内,小心取出,看书函已相当陈旧,书名字迹不全,“锥指”两字仍可辨,函内共有16册书。第一册的扉页上有“康熙乙酉孟夏,禹贡锥指,草芥臣胡渭恭进”,首页是云龙、山海图案,上方有一个“康熙御笔之宝”印章,中间是御书“耆年笃学”四字。内页字体娟秀,每一页的左下角标注“漱六轩”。全书除书函略有损伤外,内页完好无损。

  这套书是何时出版,什么版本?记者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网上查询,有不少《禹贡锥指》古籍书,但没有一本与此书完全相同。据了解,书左下角的“漱六轩”是书牌记,即刻印书的出版社名。胡渭的父亲胡公角的书斋名就是“漱六轩”,此书可能是胡家的自刻本。出版年代应该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之后,因为书中已印有御书“耆年笃学”文字,康熙四十四年胡渭向康熙帝献《禹贡锥指》后才有这四字。

  流传至今实属不易

  据胡汇名介绍,这套《禹贡锥指》能够流传至今实属不易。胡家于明末清初成德清望族,在原城关镇广场路人民大会堂处有占地约十亩的大宅院,名为“清芬堂”,胡渭父亲胡公角的书斋“漱六轩”就在堂内。从明至清胡家出过9个进士,到了清后期,胡家虽然没有昔日的辉煌,但清芬堂仍然森严。1861年,太平军入城,居民仓惶逃离,胡家老祖宗出逃时带走了这套《禹贡锥指》。太平军撤退后,德清县城内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清芬堂成了断墙残垣。后来蔡家在溪东街重建宅院,胡家人寄宿于世交蔡家。其间不少族人迁往外地定居。这时胡家已大不如前,但胡家人一直珍藏着这套《禹贡锥指》。进入民国,这套《禹贡锥指》传到胡汇名的祖父手中。后来不断的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不知此书是如何能躲过劫难的。上世纪70年代,祖父年事已高,把书交给了在天津工作的胡汇名父亲。2000年,胡汇名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此书。

  胡汇名的父亲在传书时专门写下嘱咐,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祖传遗物不过经经手妥善保管而已,所幸未有损坏,也未当败家子将其卖了。交到你手,分量不轻,这是胡氏家族的传家宝再经你手保存一段时间罢了。将来,能传下去,则传给下一代,继续传下去。如无可靠人选,不如捐给国家算了。此事总是康熙年代之物,不肖子孙也是可以卖几个钱的,这就是胡氏的悲哀了。望切记之。”近20年来,胡汇名牢记父亲的嘱托,把这套书作为传家宝珍藏着。

  胡渭的后人把《禹贡锥指》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主要出于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而《禹贡锥指》确实值得珍藏,它是一部弥足珍贵的中国古代地理学研究的不朽之作,其学术价值在中国古代地理学研究上是划时代的。

  清代研究古地理之首

  《禹贡锥指》是胡渭65岁那年完成的,厚积薄发,成就这部书可谓集《禹贡》研究之大成的书。《禹贡》是中国古代最早最有价值的地理名篇,写作于周代,全篇分九州、导山、导水、水功、五服五部分。它假托大禹治水后的政治区划,实际上是地理区划,将全国分为九州,并分别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等。从今天来看,它是上古人类对天下的认识,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远古地理资料,是研究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禹贡》全篇只有1193个字,但非常深奥难解,历代注释、疏证者不可胜数,但总不尽如人意。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写《禹贡锥指》。

  《禹贡锥指》20卷30多万字,附图47幅,千余字的《禹贡》用三十多万字来诠释,这过程之艰巨令人惊叹。《禹贡锥指》详尽阐释《禹贡》,将九州分域、山水脉络的沿革变化加以说明。胡渭还在广泛收集了前人学说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甄别,定其是非,最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对历代河流变迁、水利兴衰特别关注,其中导河一章占了很大篇幅,博考精思,对后世研究河流变迁极具价值。书中还对历代各地区产业、经济开发和生态状况也详加记载、解读。《禹贡锥指》的内容不仅限于阐释《禹贡》,还延伸到历代国民生计等许多问题。

  《禹贡锥指》从字面上看,锥指即以锥指地,比喻学识浅陋,所知有限,意思是对《禹贡》作了一点浅陋的见解。其实这哪里是浅陋,它是为后人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胡渭因《禹贡锥指》等著作的传世,成为清初一代儒宗,经学派先驱,入清史稿儒林传。国学大师梁启超对胡渭的学术评价是:“他的学风,不尚泛博,专就一个问题作窄而深的研究,开后人法门不少。”称赞《禹贡锥指》:“是为清代研究古地理之首。”

  凝视胡氏后人珍藏的《禹贡锥指》,记者眼前出现时空变幻:300多年前,一个德清老人在油灯下伏案夜读,潜心研究地理学,解读《禹贡》,奋笔疾书,写作《禹贡锥指》;300多年后,德清崛起一座新城,一个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在德清这块土地上,出现了从地理研究到地理产业的转化,这或许是历史的接力,时代的跨越。

   记者 宣宏